Welcome to Shuai Chuanmin's Homepage! http://www.shuaicm.com
|
|
中国农业国际化机理研究 博士生:帅传敏 导 师:张金隆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趋势。21世纪初,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对于农业国际化机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等综合理论为指导,对农业国际化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采用国际对比的方法,对中国农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境和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国际上通行的研究方法(RCA和CMS模型),对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从而为中国入世后进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 在概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技术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理论、国际价值论等国际经济理论以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农业国际化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对外向型农业和农业国际化发展模式、农业国际化的涵义和基本特征以及农业国际化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而独到的阐述,创建了反映农业国际化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 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农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WTO基本规则和农业协议的基本内容以及中国入世在农业方面的承诺。采用国际对比的方法,对中国入世后农业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困境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为制定推进中国农业国际化步伐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国际化面临农业资源短缺、投资不足、科技发展相对滞后、微观经营主体规模过小、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贸易的基础薄弱和政府缺乏统一高效的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等八个方面的困境与障碍。 在分析国外农业国际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用博弈论等理论对中国农业国际化带来的粮食安全、农民就业等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相应对策。研究表明,中国农业国际化不会危及中国的粮食安全,反而有利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国际化将对农民就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制度创新的机遇。本文采用博弈论经典理论对国际粮食禁运风险的研究,具有独创的性质。 采用显性优势法(RCA)和等市场份额模型(CMS),对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绝对量的增长掩盖了这一趋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除大米外国际比较优势已基本丧失,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肉类和蔬菜制品类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农产品结构不优、初级产品比重过大、市场结构单一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在研究方法上首次引入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CMS模型,这是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贡献。 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实施比较优势战略,调整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中国农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大农业制度创新步伐,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变“正哺”为“反哺”;加快科技向现实农业生产力的转化以及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潮,积极推进中国政府对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 |